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沈春辉发言稿【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寓情于教
远“交”近“攻”
—— 我的 语文 教学经验小结
武备中学
沈春辉
尊敬的领导、同仁们: :
你 们好!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 寓情于教
远“交”近“攻”》。
作为一名一线普通教师,我一无所长,有的只是一颗爱心和满腔的热情。
在 教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所付出的一切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深知: :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我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也爱着他们。
一、
情感教学法
在教育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互动,习惯以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平等、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 ,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
(一)
动情朗读
语文课是有声艺术,“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
课要有琅琅读书声。充满情味的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形象思维,培养语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学素养。
1 1. . 教师激情导读。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的动情点切入。比如写景抒情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一波三折的小说等都包含浓烈的情感因素,以动情点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生发感悟。
例如在教读《邓稼先》一文时,学生对人物和文章比较陌生,我就 借用一首诗歌以深情的朗读感染学生:“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学生听读后就被感染了,对邓稼先产生了崇敬缅怀之情,这与作者杨振宁对他的感情是完全一致的,这样的激情导读无疑为学生理解课文打开了通道。
2 2. . 学生深情朗读。教读前面说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富有浓烈情感因素的文本时,我并不急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他们先把握感情基调,处理好语速,再声情并茂地反复吟咏诵读。诗歌以外的文本朗读形式不一,或 改为话剧表演, , 或美文美读 比赛,或分角色 把握人物特点读; ; 读时 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以我之情怀体验他人之情怀。例如习 学习 《月下独酌》, , 此 诗较长,学生预习时感觉难背。我就做了引导,让两个学生合作,一生据诗歌原句通过想像细致地描述出作者当时独饮的一幅幅画面,另一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相应的诗句,其余学生用心感知每一幅画面出现的顺序,这样那个一千多年前的 李白月下独酌的情景就立体化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在美的享受中,大部分同学 兴趣盎然地 背下来了。
(二)细微传情
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教师必须珍惜学生的富 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以爱浇铸,于细微处下功夫,激发学生的潜能,求取发展进步。
课堂上,我做到心中时刻有学生, , 面向全体, , 不管他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 有时对学困生的关心还要更多些 。在运用有声语言引导的同时,我也尽量发挥无声语言包括肢体语言的作用。例如:当学生自卑胆怯时,我就用鼓励的眼神期望着他;当学生调皮不积极合作时,我就努着嘴、用严肃的目光警示他,并用手指在其课桌上轻轻一扣;当学生课堂回答精彩时,我就用欣喜的眼光朝他点点头;当学生坐姿不正时,我就轻轻地拍拍他的背,往后抚抚他的额头 …… 这些细微的举动,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课下和学生相处, , 我也尊重他们, , 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 问寒问暖, , 关心他们的生活, , 不吝付出, , 以师者之仁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
案例
去年教学的班级有一生, , 初二时因迷恋上网成绩一落千丈; ; 我一接手初三,就找同学把他请到办公室, ,我用赞赏的语气对他说: : “ 老师早就听说你聪明帅气, ,今一见, , 名不虚传, , 新学期选你当我的课代表, , 好好带头学习, , 老师相信你能行! ! ”
然后我进了班级,面对同学隆重宣布他是课代表,必会成为优秀学生。老师的 信任,久违的表扬,让他特别激动。此后他的语文成绩在班级一直是前几名。
二、紧扣目标
远“交”近“攻”
语文学科是中学必考科目, 这就决定了 语文教学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重视时效性,要取得必要的教学效果。而如果单单为了取得近期教学效果, 所有的语文 课都 上 成训练强化课, 现炒现卖, , 也不利于学生情与智的长远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我认为应 紧扣目标,远“交”近“攻”,即近效、远效兼顾。
(一)抓近“攻”即 抓 近效
备课时我根据课程标准 和考点 选好教学目标, 学习上 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情况、能力接受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 生自读感知、合作探究、归纳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 , 我 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构建新体系;找方法求规律,争取学几篇通一类。据目标检测反馈后,指导学生进一步查漏补缺,建立纠错本,稳打稳扎,一步步落实学习目标。
例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学习目标有一条是“学习文章的写法”. . 学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景,我就诱导学生思考 文章 何以如此动人?学生 思维 很活跃,经过交流归纳,总结为“运用修辞、抓住特征、细致观察、安排顺序、情景交融”五条,这样的归纳就比较理想了。课后我针对目标布置作业, , 就是:细致观察家乡的冬天,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情景交融来表现家乡的冬天特点。
这样学生们 学以致用, 课内外兼顾, , 效果较好。
(二)
求远“交”即 求 远效
“教育要面向未来” ; “教是为了不教”; ; 作为联结
过去与未来桥梁的我们, , 自然要有一定的教育境界和教育
胸怀, ,
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学习上授之以渔, , 培养创
新思维,都是切实必要的. .
1. 培养 学生 自觉习字的习惯和能力。
汉语言文字多
而杂,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习字的习惯和能力,课文中的
生字、生词,我从不代劳解决。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本
现代汉语词典,语文课必备,字、生词,自己快速查阅,
养成速查字典的习 惯,培养正确判断不同语境下多音字
读音的能力。
例如教读《木兰诗》,文中有句“愿为市鞍马”,
句中 “为”是多音字,有同学读w w é i , , 有 同 学 读 w w èi i
。
我要求学生快速查字典 ,然后 根据 其 语境含义判断 在句
里的 读音, 最终他们明确 了“为” 在 文中的 读音,读错
的同学恍然大悟地笑了。
2. 拓展思维,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实际教学中,
我立足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 不时 拓展课外阅读,鼓
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写读书笔记,记日记,赏析美文,
网上查阅有用的语文资料,关注社会新现象,从而不断
丰富学生的思想, 打开 他们 的视野, 与时俱进, 培养求
异思维、 逆向思维,刷新和加厚他们的人生底色 ,为学
生的后续发展 奠基 。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奉献,默默
地。也许,没有掌声;也许,从不被肯定。“天空没有翅
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定位于三尺讲台,我只有悄然
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