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电视片青阳腔山花烂漫观后感1000字(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18 16:24: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教育电视片青阳腔山花烂漫观后感1000字(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党员教育电视片青阳腔山花烂漫观后感1000字(完整文档)

 

 党员教育电视片 青阳腔山花烂漫

 观后感 感 0 1000 字 字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初心不语,丛中留笑。这是青阳腔传承人——老党员江进的艺术人生,也是党员教育电视片《山花烂漫》讲述的精彩故事。

 500 多年前,池州府青阳县的老百姓把九华山佛俗说唱与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戏曲艺术——青阳腔。青阳腔哺育了徽剧,为清代徽班进京形成京剧奠定了基础,与徽州腔一同被誉为“徽池雅调”。

 《山花烂漫》中的主人公江进,15 岁时进入青阳县黄梅戏剧团,登上戏剧表演艺术舞台,她的人生也因此与青阳腔结下了不解之缘。

 20 世纪 80 年代,伴随着改革的浪潮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统的戏曲曲目和表现形式渐渐衰落,散布在民间的青阳腔班组和艺人大幅流失,青阳腔传承青黄不接,在青阳本地面临失传的危机。

 为了拯救这门古老的剧种,时任青阳县黄梅剧团党支部书记的江进服从组织安排,毅然中断了如日中天的黄梅戏生涯,与青阳腔挖掘队伍进大山、跑民间、走外地,搜集整理了 60 多万字的资料,带领演员们日夜打磨唱腔,成功让青阳腔在家乡的舞台上重新亮相。2006 年,青阳腔被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伴随江进与青阳腔的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作为稀见传统剧种,青阳腔一度面临保护经费缺少、传承队伍萎缩、优秀演员流失等发展困境。大幕几度开合,青阳腔起起落落,青丝化作白发,唯一不变的,是江进坚定的信念和对舞台的执着。

 艺术源于人民,也要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江进懂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渴求怎样的艺术形式;作为一个老党员,她始终坚信,文艺一定要为人民服务。江进不断尝试在青阳腔中加入新的元素,把更接近现代人审美习惯的戏歌呈现在群众面前。

 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培养年轻传承人……任何一个发扬光大青阳腔艺术的机会,江进都不会放过。

 坚定的守望,终将迎来曙光。如今,一个个围绕青阳腔的项目建起来,一笔笔专项资金注入进来,青阳腔传习馆、青阳腔博物馆陆续开馆。青阳腔登上国家级舞台,青阳腔艺人放声长歌,啸迎春风。

 青阳腔高光亮相的台前幕后,已年过古稀的江进一如既往地忙碌着,帮忙、做假发片、化妆……她用所能做到的一切,执着地坚守着青阳腔的舞台,默默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演员成长进步。

 孕育于巍巍九华山的青阳腔,和她的守护者们一样,正如烂漫的山中梅花,漫山遍野地绽放。

推荐访问:青阳 电视片 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