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民政局长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讲话

时间:2022-06-06 20:42: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民政局长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民政局长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讲话

尊敬的X,X,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迎来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胜利召开,这是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我市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必将对我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指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满足老年人最直接、最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促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以筑牢底线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扩大服务供给,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农村养老服务“四梁八柱”,为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高度重视此次会议,X厅长、X市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刻认识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养老是民生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对养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要求。X结合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建成X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所有权和管理权划归民政部门,实现了体制机制变革,较好解决了农村敬老院诸多历史问题、现实矛盾,为农村敬老院转型发展探索出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受到省民政厅高度认可,被称为“X模式”。市政府决定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部署,既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又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及省市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养老这个关系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大事”抓好、“难事”办好,不断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我市老龄化发展趋势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X万人,占户籍人口的X%,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村老年人占比高达X%。随着老龄社会到来,未来五年,我市养老服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X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X%左右,失能化、空巢化、未富先老等问题日益凸显。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又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老年人中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约占X%,空巢或独居老人家庭超过X%、还有X万名特困供养对象,他们的衣食住行更加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但农村养老服务起步晚、基础差、投入欠账多,加之农村受人口分布密度低、公共资源较少、普遍收入不高、消费能力较弱、消费意愿不强、专业力量引进难等方面影响,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足、专业化养老水平滞后,难以有效满足农村老年人服务需求,制约了我市养老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其意义已远不在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而是已经成为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构建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更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表现,更有利于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优越、更有尊严。

(三)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是破解当前农村养老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随着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高龄老人和“空巢”“独居”老人增多,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需求矛盾日益凸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养老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矛盾,农村养老服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加剧。比如,全市多数农村敬老院沿用“镇建镇管”运营模式,敬老院成为镇(街)安排退休人员的“自留地”;
一些敬老院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富余床位不愿向社会开放、负责人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敬老院出现诸多问题;
甚至有的敬老院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成为基层“微腐败”的温床,有的成为腐败的典型案例。这些现象引发群众不满,也反映出农村养老发展不规范、服务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就是合力整治这些问题,改革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倒逼农村公共服务欠账的偿足,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水平,这对于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至关重要。

二、紧盯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大力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农村养老服务是国家对民生的基本保障,要以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创新农村养老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养老功能、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养老服务基本覆盖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经济困难、失能失智、高龄独居老年人等重点保障群体的集中照料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等养老服务模式统筹推进、互相补充,农村老年人平时有地去、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保障,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亲情、更有尊严,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一)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确保农村地区老年人幸福、有尊严地养老,要在保障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形成布局完善、功能互补、统筹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农村养老政策。目前,我市已实现了养老布局、建设、服务、保障和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养老政策全覆盖,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因此,作为基本保障主要内容的农村养老在扩面、增项、提质上有很大空间。各地要进一步修订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健全完善养老基本保障制度。二是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围绕建设集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康复护理等功能于一体,面向社会开放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X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标准》的基础上调节建设指标,合理配置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设施,补齐农村养老设施亏欠短板,加快建设与城市同步、服务同质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开办医疗机构或内设医务室、与邻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提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通过在机构内增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嵌入农村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服务能力。强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配齐康复护理设施设备,提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照护能力。三是明晰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在规模上,要覆盖所在镇(街)及周边2至3个镇(街)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
在服务对象上,要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基础上,把富余床位主动向周边社会老年人开放,并鼓励把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纳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优先保障范围,采取政府补贴、长期照护保险等方式减轻支付压力;
在功能设置上,要拓展延伸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或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合作设立服务站点,主动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辅具租赁、护理技能实操培训等服务同时,鼓励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或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提升照护服务能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为破除农村敬老院体制机制障碍,适应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突出转型重点、精准施策,创新农村养老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今年始到2023年,全市全部完成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任务。一是明确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权属关系。凡由县(市)区统一投资或采取PPP模式新建的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建成并经相关职能部门资产清算评估后,资产移交并登记在县级民政部门名下垂直管理;
原镇(街)举办的农村敬老院,具备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条件的,在理顺产权关系后,资产移交并登记在县级民政部门名下垂直管理;
具备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条件,暂时无法理顺产权关系的,可探索推进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所有权保持不变,运营管理权移交给县级民政部门垂直管理。二是完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资金拨付方式。维持农村五保供养经费现有保障渠道不变,移交后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所需五保供养经费、人员工资、运营经费等,由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共同审核后,拨付至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三是转变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模式。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公建民营或委托运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招标、谈判等方式引进专业化团队运营,也可通过培养或者引进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团队运营,加快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向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三)坚持标本兼治,努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近年来,我市加大农村敬老院发展力度,实施了农村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提升改造和运营机制、经费保障模式改革,有效增强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在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中,各地要围绕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精准把握各类老年群体的需求结构,在此基础之上,既提供适合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普惠性服务,也能为部分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发挥城市养老服务的资源优势与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养老机构对农村养老机构开展挂钩帮扶,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积极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鼓励优质的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挖掘农村养老服务市场,拓展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连锁化布点、家庭照护床位等业务。二是构筑农村为老服务网络。大力弘扬敬老孝老美德,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老环境,提升农村老年人赡养人(扶养人)的守法意识,监督赡养人(扶养人)履行赡养、扶养义务。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失智、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探访与帮扶制度,完善定期巡访措施,推动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农村为老服务组织建设,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与农村老年人开展结对帮扶。对有需求的农村家庭子女、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升农村家庭养老照护能力;
把家庭子女亲属赡养义务发挥出来,支持家庭养老。鼓励发展“邻里互助中心”“村组睦邻点”等村民互助养老模式,探索村民以自家居住地为中心开展日托、餐食供应等邻里互助,实现农村老年人互相帮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监管机制。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建立由民政部门牵头,联合资规、住建、卫健、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业务指导和监管职责,健全对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联合执法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压实养老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的组织,对依法登记、备案承诺、履约服务、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等承担主体责任。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指导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安全、消防、食品、卫生、财务和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
完善入院评估、服务协议、健康档案等服务规范,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确保机构从业人员执证上岗;
明确服务项目和内容,依规公示服务收费标准。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实效

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综合性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地要深刻领会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统筹谋划、抓好典型示范、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坚持党委领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各级养老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从规划制定、土地供给、资金保障、执法监管、宣传引导等方面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责任明确、条块结合,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各地民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作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发展方案,实施方案经地方政府同意后,于6月底前报市民政局备案。其中,今年丰县、沛县、睢宁、邳州和铜山要各完成2个以上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贾汪、经开区要至少完成1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二)强化协同配合。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具有很强的全局性、系统性、社会性和政策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情况、讲明问题,使各级党委政府不断重视和支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并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部署、重要考核内容。各地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导检查,指导养老机构做好服务质量、安全、运营的监管等工作。要主动对接发改部门,加快推进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核;
对接住建部门,完善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工程招投标和建设等工作;
对接资规部门,合理制定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土地划转、建设规划等工作;
对接财政部门,落实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的资金保障,强化资产、资金的使用监管;
对接卫健部门,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审批或备案,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
对接市场监督部门,有效查处养老机构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强化对养老机构的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对接医保部门,推进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的申请审核、养老机构内老人长期照护险办理,强化医保基金的使用监管;
对接审计部门,完成养老机构的资产审计、清算和评估,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保障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落到实处。

(三)强化法制保障。中央和省级层面已经出台了推进农村养老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市级层面正在加快制定出台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规范管理、健全监管和强化安全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内容。各地要及时研究制定落实市级文件的实施方案,强化政策举措,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撑,努力打造成惠民生、暖民心,可复制、可持续,影响大、口碑好的品牌工程。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稳步推进原则,注重工作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做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养老服务改革的积极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政策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意识。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挥相对低龄健康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尊老为老的传统美德,鼓励、倡导、表彰敬老孝老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最后再强调一点,今年是全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共安排了十大项目,分别是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养老社区建设、家庭照护床位普及推广、居家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提质增效、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应用赋能、养老服务应急能力提升、养老护理员增量培优等工程项目。为确保十大工程的顺利实施,规划专门列出今年开工建设的X项养老服务重点项目,总投资X亿元,新增养老床位X张,其中护理床位数X张,这对贯彻实施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抓住申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这一契机,紧紧围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着力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努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突出“魅力X、老有颐养”品牌,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X智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X样板”。由于部分县区和民政部门人员调整,借此机会再次部署今年养老重点工作,就是在完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同时,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规划编制“务实”。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完成市、县两级“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编制出台工作;
以土地、项目要素落地生根为目标,编制完成市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规划要以高质量完成国家、省部署的各项任务,养老服务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确保广大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整体工作在X经济区保持领先。二是养老制度“补缺”。加快构建包含法律政策、管理机构、设施建设、运行机制、标准体系在内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细化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X月底前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实现动态发布。规范开展老年人能力需求综合评估,评估对象覆盖各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象、养老机构住养老年人。三是养老机构“提质”。抓住打造高能级中心城市的机遇,通过规划布局一批养老社区、城市中心立体养老综合体、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序时积极推进全市X项养老服务重点项目,X%的城市街道按标准建有具备日托、全托、培训、评估、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X%以上养老机构符合《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标准,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X%以上。四是养老服务“升优”。提升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水平,确保尊老金、养老服务补贴应发尽发、应补尽补,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对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服务机构设施的投入支持。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家庭设置家庭照护床位,并完善相关建设运营补贴政策。稳步扩大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全市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比例达到X%以上。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民生实事项目,为全市不少于X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五是养老服务“转型”。坚持城市与农村全面布局,抓好机构项目建设。坚持推进集聚区与小微机构协调发展,坚持高中低机构有序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进一步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提高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全市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X%以上。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改革,探索建立入住综合评估制度,引导失能(失智)特困供养对象入养老机构或在养老机构设置失智专区。六是养老服务市场“强效”。推广“物业+养老”服务模式,破解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难题,完善激励扶持和监督管理措施。通过落地养老社区项目,配置相应适老化设施,有机结合解决居家社区养老、嵌入式养老、养老服务圈、智慧养老等问题,积极破解各类养老焦虑。协同有关部门做优养老服务业集聚街区,做强“康养+”产业推介会招商平台,做大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与租赁服务市场,加大项目招引,推进老年用品研发、生产、流通与应用。七是养老服务监管“增能”。针对养老服务质量安全、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等监管重点,建立覆盖服务企业、服务组织和从业人员的养老服务行业信用管理体系。联合多部门出台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策,明确监管内容清单,发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成效,加大对违规养老服务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增强联合监管结果运用。

同志们,养老服务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我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养老服务发展新局面,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X”新X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