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查与研究【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年轻干部茁壮成长、执政人才层出不穷,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党的XX大曾明确提出,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也强调,要“大力选拔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量人才,尤其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什么样的人和怎样选人用人,对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具有关键意义。因此,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近年来我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基本实践
近年来,XX区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坚持“一引、双培、三提高”的思路,分别在“引进”、“培养”、“提高”等三个环节上下足了力气,努力培养造就了一支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的年轻干部队伍。截至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总人数为1779人,“80后”年轻干部(30岁及以下)382人,约占干部总人数的21.5%。其中正科级“80后”领导干部3人,约占正科级领导干部总人数(286人)的1%,约占“80后”年轻干部总人数(382人)的0.8%;
副科级“80后”领导干部32人,约占副科级领导干部总人数(350人)的9.1%,约占“80后”年轻干部总人数(382人)的8.4%;
科员以下“80后”领导干部347人,约占科员以下干部总人数(1103人)的31.5%,约占“80后”年轻干部总人数(382人)的90.8%。
(一)打通年轻干部“引进关”。近两年,在年轻干部的引进上,我区有两大主要渠道,即公务员招考和选调生选拔。为保证年轻干部“引进关”的通畅,我区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加大年轻干部引进力度。20XX和20XX这两年,我们经过积极争取和精心组织,分别招录和接收了新进公务员20名,选调生20名,大学生村官8名,优秀大学毕业生40名,引进力度之大,实为历年所罕见。二是严格把好引进年轻干部质量。在大力引进年轻干部的同时,我区也十分注重对引进干部质量的把关,为此我区抽调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成立了专门的考察组,对新引进的年轻干部尤其是新招录的公务员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先后赶赴X州、X等地进行实地走访,全面深入了解年轻干部的身份背景、政治品质等综合情况,确保了新引进年轻干部的高素质。三是建立年轻干部引进长效机制。在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区工委制定出台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长效化、制度化。
(二)突出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双重培养。年轻干部引进来之后,我们立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锻炼,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一是组织部门统筹培养。组织部门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上主要是发挥一个“统筹协调”的综合管理作用,每年都针对新引进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分类指导,强力推进。近年来,区工委组织部坚持每年至少开设一期科局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累计培训年轻干部180余人次。今年推荐了3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培训,将7名优秀选调生抽调到区工委组织部研究室分别进行为期2-3个月的跟班学习,在从事综合性工作中按照其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二是用人单位重点培养。在组织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各用人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协助组织部门对年轻干部进行培养,除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常规性的培养之外,还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对年轻干部开展挂职锻炼。近年来,组织部门共安排了20余名新提拔干部到区工委办、管委办、信访局、稳定办等综合型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同时还选派了4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开发银行等省级单位进行了挂职锻炼。今年将选派5名优秀干部到与我区缔结为友好城市的XX省XX市XX区进行为期3-6个月的挂职锻炼。锻炼结束后,用人单位根据新提拔干部的工作表现在鉴定表上签署意见,进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将来干部选用、考核的参考。
(三)着重提高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及服务意识。我们采取得力措施,帮助年轻干部全面成长,着重提高年轻干部三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是提高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在年轻干部教育培训上,将政治思想的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明确规定党校等培训机构在课程的安排上要紧密结合我们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创新,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丰富载体,多次采取组织年轻干部听报告会的形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近两年来共邀请省内外专家、模范来XX作报告或外出听取报告十余场(次),其中在20XX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邀请到了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道德模范洪战辉来XX给年轻干部作报告,交流思想,20XX年在组织开展“远学王彦生,近学尹中强”主题活动中,组织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代表前往怀化听取尹中强先进事迹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提高年轻干部工作能力。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在区工委党校增设了“领导干部能力提高班”,通过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解和模拟,提高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另一方面进行实践锻炼。我们将年轻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去,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我们将新引进的年轻干部全部放在基层一线工作,并明确规定各机关单位不得随意抽调、借调,年轻干部必须先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才能异调,要在基层熟悉XX区情,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年轻干部,我们也为他们搭建了“下挂”平台,先后选派了9名年轻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三是提高年轻干部服务意识。引导并帮助年轻干部成立社团或组织,通过定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拉近年轻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团区委的具体组织下,全区已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8个,这些志愿者队伍或依托团区委,或依托乡街党(工)委,定期开展活动,帮扶社会困难群体、协助区工委开展大型活动。其中于20XX年4月成立的“XX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为全区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的志愿者队伍,也是提高全区年轻干部服务意识的绝佳平台,目前该组织已有登记在册的志愿者192名,2/3为区内年轻干部。自该总队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年轻干部配合区创卫办、教育局、交警大队等单位开展以“争创省卫”、“白手套护学”等为主题的志愿活动,社会反响强烈,年轻干部的服务意识也由此得到极大提升。
二、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我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为观念问题、机制问题、渠道问题和自身问题等方面。
(一)个别部门领导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一是形势认识不清,观念保守落后。有的认为现有班子成员年龄不大,文化程度不低,足以应付现在的工作,不必过多强调选拔年轻干部,顺其自然能选多少算多少;
有的认为年轻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大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风险太大;
甚至有的认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只是上级交代的一项工作任务,随便选拔几个年轻干部装点一下门面,完成任务指标就万事大吉了。二是固守论资排辈,强调平衡照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干部仍然固守论资排辈的观念,无视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大搞平衡照顾,任用一个人就要考虑年龄、资历、任职时间与之相当的一批人的安排问题。比如有的认为年轻干部今后的路还很长,提拔的机会还很多,应优先考虑年纪大的、资历老的同志;
有的担心使用年轻干部会影响班子团结,挫伤一批资历老的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追求一己私利,排斥年轻干部。调查显示,区工委制度出台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政策到了个别单位就被束之高阁,在一些部门也遭遇了政策执行者的阳奉阴违,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展较为滞后,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个别领导干部心胸狭窄,追求一己私利,不仅不在工作中关心爱护年轻干部,甚至因为害怕后来者居上占了自己的位置,对选拔年轻干部抱有较为严重的抵触情绪。
(二)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不够科学。一是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考核机制不健全。在调查中发现,我们对各级领导班子及班子主要负责人特别是一把手的平时、年终考核及领导干部提拔考察的内容中,多是对领导干部任职内的政绩及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廉洁自律等项目进行了考核,但没有涵盖对班子和一把手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的内容。这样,就使各级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在任期内如何发现、培养、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问题上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在一些班子和一把手那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成为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紧可松的一项工作,或为年轻化而年轻化,把年轻化当成点缀。一个班子或一把手如果培养选拔了大量年轻干部,我们没有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有些班子或一把手便感叹培养选拔了这么多年轻干部却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反之,如果一个班子或一把手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上毫无作为,我们也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严重打击了一部分班子或一把手的工作积极性。总之,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一把手负主要责任的这样一种责任机制。二是后备干部成长缺乏刚性制度保障。我区后备干部的梯队建设已经基本成形,但在调研中,仍有35%的受访者对目前我区后备干部建设的现状表示了不满,其中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后备干部“备而不用”或“备多用少”的现象。近年来,因受职数的限制,干部调整间隔时间长、调整范围小,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出现年轻科级优秀后备干部长时间等待提拔的现象。同时,随着我区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公选、竞争上岗等新型方式,由于在年龄、学历等方面要求比较严格,一些年龄相对较大、专业和学历受限的基层后备干部失去参与选拔的机会。此外,后备干部动态管理也不够完善,很多后备干部没有及时提拔、补充和淘汰,造成一些后备干部晋升空间狭小,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年轻干部的成长。三是年轻干部公开选拔办法不够完善。当前,公开选拔已成为一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渠道,这种方式也正逐渐体现出其优越性和公平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干部反映,尽管选拔考试把住了年轻干部文化素质关,但在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能力素质的评价和工作实绩的认定上有待完善。具体来说,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上,因选拔对象的特定性、局限性或利益的关联性,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
而在测评范围较窄、人际关系复杂的单位则存在着求全责备现象,两者都可能导致民主测评结果的“失真”,进而导致对年轻干部的综合评价不客观,影响年轻干部的成长。
(三)领导干部队伍进出渠道不够畅通。一方面,干部队伍“进口”过窄。从基础来源看,以前国家曾有计划地分配一批批较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工作,而现在这条路已堵得差不多了;以前国家安排有一定计划指标从优秀村干部中录用部分为国家干部,补充进乡镇领导班子,现在这条路也很少走了。尤其是自20XX年以来,由于各地乡镇机构改革、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和《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的行政编制调整等,基层党政机关领导班子职数以及县(区)直局委和乡镇公务员编制均大幅度减少。而乡镇机构改革分流出去的干部,大多数是那几年毕业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留下来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干部,机关干部老化问题已日益突出。加之在推行企业改制、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分离之后,需要消化原有的干部,各级党政机关严控编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被行政单位调用,进一步加剧了行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匮乏的状况。从骨干来源看,过去选拔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来源是四块:农村、工厂、机关、学校等事业单位,尤其是从企业的骨干中选拔领导干部的数量比较多,而现在由于实行政企分开和编制政策的限制,党政机关很少从企业中去挑选领导干部。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的来源主要源于各级党政机关本身,所以目前领导干部队伍中学农的多,搞教育的多,党务型干部多,而善长外经外贸工商管理的年轻经济管理型人才普遍较为缺乏。另一方面,干部队伍“出口”不畅。由于缺乏淘汰机制,一些不称职干部长期占位,导致职位饱和,启用年轻干部回旋余地小,优秀年轻干部很难及时到岗晋位。近年来我区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对不胜任现职的进行调整,对有严重问题的进行调换,对到龄干部进行“实改非”,虽然能腾出少量的职位,但数量毕竟有限,而对于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但无大错的领导干部还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这样,较平庸的干部出不去,很优秀的年轻干部也就上不来。
(四)部分年轻干部自身能力不够突出。一是政治思想不够成熟。一些年轻干部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刻的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部分年轻干部入党时间短,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党性观念弱一些,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较少甚至没有经历过大的政治风浪考验,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上要逊色一些;
还有的政治信仰不够坚定,随波逐流,不能正确对待名利权位,缺乏公仆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自觉奉献、勤俭办事的意识比较淡薄。二是业务能力不够拔尖。近年来行政单位新进干部来源较为单一,以部队转业干部和大学毕业生为主,有一定工作经验,懂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年轻人才相对欠缺。这部分年轻干部或因业务知识水平所限,或因阅历经验所限,对工作的适应期较长,难以在短期内做出突出业绩。一些领导感觉其不够成熟,不敢压担子、分任务,认为不如用年纪大、资历深的干部更放心。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部分年轻干部身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个人英雄主义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的年轻干部认为青年人早晚要“接班”,不去努力奋斗,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年龄优势”;
有的急于求成,不进行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是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在工作中还往往表现为开始干劲十足,一遇困难和挫折则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
有的骄傲自满,不尊重别人意见,不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
有的工作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有的从“私”字出发比权位、攀待遇;
有的夸大机遇和“关系”的作用,把希望寄托在机遇或个别领导的提携上等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进步。
三、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分别从观念、制度、渠道及自身上下功夫,采取得力措施,将问题逐个击破。
(一)着力转变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腐观念,放开视野,扩宽渠道,树立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支与时俱进、经受得起各种风险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有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有专长、有本事、有作为的人才。因此,要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去选拔人才,要有“大人才观”,要以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襟怀,拓展识人渠道,去发现人才、广纳人才、用好人才,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只要具备了组织领导才能,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廉洁务实,工作成绩显著,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就要及时把他们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在选人标准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德”看主流,“才”看专长,要用人所长。德才兼备,破格使用;
有德少才,培养使用;
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同时,识人用人要看主流、看本质,不以一时一事论成败,不以偏概全,不求全责备。只要本质好、主流好的年轻干部,看准了就用,做到宽严相济,用其长,避其短,敢于合理使用,同时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使年轻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
(二)创新机制体制,从实际出发建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系。一是建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责任机制。要明确部门领导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责任,并坚决将其责任落到实处。具体可以明确在每年的干部调整中,各单位必须拿出一定领导岗位,在年轻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
消除年轻干部任用中的障碍,及时选拔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直接担任实职领导干部。比如,可以硬性规定,科级单位中,32岁以下的领导干部不得少于1人,28岁以下科级后备干部不得少于1人,等等。如果无法达标,在年底考核中,对相关部门领导要进行问责,以此形成真正压力。二是建立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培养,不断加压驱动。要制定系统的年轻干部培养规划,对于年轻后备干部要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要进行一次考核调整,规定淘汰比例或数量,果断淘汰,及时增补,从而调动所有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实行单位“一把手”帮带责任制度,建立领导谈话与个人汇报制度,对年轻后备干部及时进行引导和督促。同时,在考虑提拔干部时,原则上要优先使用优秀后备干部。探索建立后备干部提拔使用工作报告制度,凡是从后备干部名单以外提拔干部的要说明原因和理由,并征得上级组织部门同意,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提拔使用率,避免造成优秀人才的浪费和耽误,真正实现“备用结合”。三是建立年轻干部考评机制。考评机制的核心是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了全面而客观地考核评价年轻干部,应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必须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不能以GDP论成败,应注重从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其次是必须凭实绩选用干部,把好选人用人导向。最后是增强舆论监督机制,把所有考核内容对社会公开,舆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与监督,增强考核和评价过程中的透明度。
(三)完善进出渠道,给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提供足够空间。一是要让年轻干部“进得来”。这就要求我们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将干部队伍的“进口”扩大一些,干部来源更多样化一些。不仅要注重从党政机关选拔,还要注重面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要尽快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限制,破除只有大学生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观念,对于有潜力、适合特定岗位的优秀年轻人才可以先选拔后培养。特别是在省市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招考中注意年龄构成,有目的地选拔一些年龄较小、能力较强、专业适宜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公务员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议尽快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一部分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务员队伍,这样既解决了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又丰富了年轻干部的来源,实乃一举两得。二是要给年轻干部“让位子”。尝试实行干部任期制,建立干部辞职制度,鼓励年龄偏大的领导同志主动退出实职岗位。干部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成绩突出的提任或者调任,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转换岗位或退出领导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等;
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将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干部调整下来,真正实现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年轻干部提供晋升通道。
(四)加强教育锻炼,以家长般的责任感关心和爱护年轻干部。年轻干部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只有依靠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才能帮助他们尽快解决。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按照“着眼于预防,监督于事前,防患于未然”的要求,建立并落实对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定期分析、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定期谈话和诫勉等制度,将他们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引导和帮助年轻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注意分析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上的情况,对他们在思想、作风和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苗头,要及时打招呼,敲警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基层实践锻炼。党的XX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大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干部的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在艰苦环境和各种风浪中锻炼成长。越是有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炼,这样才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有所作为。要把年轻干部尤其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去,敢于让他们在某些工作上独挡一面,要允许他们犯错(只要不违反原则),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熟,迅速成长。